当前位置: 嘿嘿读书 > 精品美文 >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8-14 21:48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作者:纪连海简介:我们现在的影视节目中播出的清宫戏,大多数演的都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事。在这些作品中,和珅
sp; 可惜,这种快乐的日子只维持了十年的时光。1799年,和珅被杀。对于丰绅殷德一家人来说,艰难的日子来临了。
 

 
丰绅殷德的后半生

    丰绅殷德的后半生是和艰难分不开的。
    和珅被杀以后,嘉庆皇帝看着丰绅殷德就眼晕,于是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削职为民了,但毕竟那是自己的妹夫,削职为民,但是生活衣食无忧。削职为民,对于丰绅殷德来讲,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要不是固伦和孝公主到自己的哥哥嘉庆皇帝那里几番哭求,恐怕丰绅殷德早就与他的父亲到阴间做伴去了。

    在北京削职为民的几年里,丰绅殷德可是充分地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的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三项罪状。嘉庆一审,才发现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关系非常融洽,前两项罪状纯属诬告,不过丰绅殷德在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丰绅殷德也供认不讳。故嘉庆帝谕示道:“……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爱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状在和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令其闭门思过,如此惩办已是敬幸,其他俱属轻罪不议。”

    1806年,嘉庆皇帝下令,将丰绅殷德升官,升到哪儿啊,升到今天的外蒙古,让他上那儿干活去。外蒙古,那时候叫乌里雅苏台。嘉庆皇帝让他上那儿,当一个小官。丰绅殷德的妻子,那不能去。丰绅殷德在北京还有房子,还有住宅,总得有人给你看房子,你妻子在这儿看房子,你自己走,结果丰绅殷德在那儿待四年就死了,年仅36岁。

    丰绅殷德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生活抑郁,工作不得志;另一方面是色气太重,伤了身体。

    固伦和孝公主没死,还活着,固伦和孝公主给丰绅殷德生了一个儿子,也是没几天死了,又生了两个女儿,都活着,后来女儿嫁给别人,就不是和珅家的后代,所以丰绅殷德也就是和珅家没有直系后代,但是固伦和孝公主也觉得对不起人家,后来抱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福恩,还好嘉庆、道光两代对他还很不错,但是后来的历史书就没有记载福恩的下落了。固伦和孝公主本人死于1823年,她死的时候49岁(虚岁),跟她的公公和珅同龄。不过,这就很不错了。她已经是乾隆皇帝的十个女儿当中最为长寿的两个人中的一个了。

    和珅的次子,是和珅40多岁的时候才生的。生下来没过多久就死了,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名字。这对于爱子如命的和珅不啻晴天霹雳,提笔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道:“七夕节得家信,闻幼儿病势增剧,不意竟以是日夭折,悼惜之余感而成什。”

    其一“河汉盈盈两泪倾,都关离别恨难平。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视人间父子情。”

    其二“老来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爱偏。今竟无情抛我去,几回搔首问青天。”

    其三“襁褓即知爱文章,(是儿生而颖异,每逢啼哭乳母抱赴屏壁间,指点字画,即转啼为笑。)痴心望尔继书香。归家不忍看墙壁,短幅长条一律藏。”

    其四“学语行先知父母,每逢退食是娱吾。秋来归去无聊甚,触处伤情痛切肤。”

    其五“寄语老妻莫过伤,好将遗物细收藏。归时昏眼如经见,竹马斑衣总断肠。”

    “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识人间父子情”也许就是钱泳所谓的诗中佳句了,正是“不能有此事,不可无此语”,和珅的这一句诗,将痛失幼子的彻骨之痛写得令人不忍卒读。

    正史上有记载的和珅的女儿有一个,长大后嫁给了康熙皇帝的玄孙永均贝勒。和珅死后,他们也受到冲击,抑郁不得志。

    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珅生前曾经努力地给家庭带来财富,也带来温暖。但是,这种财富和温暖的取得是要付出代价的。贪婪破坏了和珅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贪婪的和珅不但给别人带来了灾难,也使自己的家庭面临绝望的边缘。

    这一切,都怨谁呢?可悲呀。



后  记

    《历史上的和珅》现在同读者见面了。
    这是一本关于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生平的史学通俗读物,也是我这个历史研究与普及的基层工作者的第一本史学专著。

    在它的出版过程中,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让我感动。

    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组的制片人万卫、主编王晓、编导马琳和那尔苏、导演高虹等所有的工作人员,为我的著作的出版,提供了第一契机。没有他们对于我的发现,就绝对不可能有今天乃至将来我的史学普及读物“清史”系列著作的出版。对于我来说,他们就是“伯乐”—虽然我不是“千里马”。

    爱新觉罗?恒钺先生,是恭亲王的嫡系后裔。他对于清史、尤其是对于和珅颇有研究,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我经常麻烦他,不断约百忙之中的他为我审稿。

    我在湖北的好朋友马骏先生—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他对于我的稿件,从写作方法到写作内容上,都给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正说和珅》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后,经常接到各地朋友的来信、来电和Email。当然,这些人里面也包括我早就熟悉的我的领导和亲朋好友等人。他们之中既有年龄很小的小学生,也有90多岁高龄的长者。这中间,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江苏省南通市唐闸新工房东五弄32号90多岁的《百家讲坛》的老观众陈嘉鑫老先生冒着酷暑给我写来的长信。是他们的鼓励,给了我写出本书的信心和勇气。

    衷心感谢上述诸位的大力支持。

    本书在写作的时候,还参考了阎崇年先生所著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余沐先生所著的《正说清朝十二臣》、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附  录

    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珅出生。
    乾隆十八年(1753年),3岁,其弟和琳出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9岁,在这前后的几年时间里,和珅、和琳兄弟离开私塾,考入咸安宫官学读书。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7岁,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结婚。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19岁,十二月,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十一月,授三等侍卫。

    乾隆四十年(1775年),25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长子丰绅殷德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7岁,六月,转户部左侍郎,并署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兼任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28岁,正月,因徇私舞弊被降二级留任,旋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29岁,八月,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30岁,正月,赴云南查按察使海宁控告总督李侍尧案,回京的路上,升户部尚书,旋命在议政大臣上行走;五月,实授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其子被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任四库馆正总裁,兼办理理藩院尚书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31岁,四月,以钦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肃平乱;十一月,兼署兵部尚书;十二月,管理户部三库。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32岁,二月,以军机大臣审办甘肃镇迪道巴彦岱,受贿徇隐事,降三级留任;八月,加太子太保衔;十月,任经筵讲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33岁,六月,赏戴双眼花翎;十月,任国史馆正总裁;十一月,任文渊阁提举阁事。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34岁,三月,调补正白旗满洲都统;四月,任清字经馆总裁;七月,再予轻车都尉世职,旋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户部;九月,因平回乱功议叙,封一等男。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36岁,闰七月,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事;九月,因徇私被降二级留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38岁,二月,封三等忠襄伯,并赏用紫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39岁,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40岁,正月,加恩赏给黄带。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41岁,四月,作为管库大臣因护军海旺等盗窃库银案,有失察之责,交部议处,降一级抵消。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42岁,九月,廓尔喀乱平,因军功加三级;十月,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43岁,任教习庶吉士,兼管太医院及御药房事务。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44岁,二月,库内吉林人参数量稀少,和珅瞻顾迁延,未即拟旨,降二级留任。

    乾隆六十年(1795年),45岁,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九月,刑部理藩院于蒙古台吉图巴扎布凶残一案未先具奏,和珅以管理理藩院又军机书旨,始终加以庇护,降三级留任。

    嘉庆元年(1796年),46岁,正月,调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六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

    嘉庆二年(1797年),47岁,兼理刑部,退去户部事,旋以军需报销,仍兼理户部。

    嘉庆三年(1798年),48岁,晋公爵。

    嘉庆四年(1799年),49岁,被科道诸臣参奏,以“二十大罪”被赐自尽。
 

 ——全书完——

责任编辑:admins
浏览:
下一篇:恐龙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