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生命钟的三个重要启示的第一条是,我们一生当中都要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如果没有保护好,我们就会出现阳虚。
“气为阳之始,阳为气之末。”气是阳气的间断性的划分。如果你不保养好人体之气,也就是气虚,它就损害我们的阳,就会发生阳虚,所以阳虚最大的表现就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弱、脉弱、怕冷、身体发凉,有了这些症状,就证明你出现阳虚了。
气虚最常出现的是中气虚,也就是脾气虚。脾气虚的表现是不想吃东西,吃下去不消化。中医上叫做“食少腹胀”,这是脾气虚的特点。如果还不注意,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脾阳虚。发生脾阳虚,就会腹冷便溏,肚子发冷,拉肚子。所以我们看到人小的时候,可以不穿衣服,但是,家长都拿个小红兜肚给带上,这是因为要保护脾胃不受寒。否则,将来长大了,就可能会容易脾阳虚。
阳虚还有心阳虚。心阳虚的表现就是胸部发凉,心脏部位发凉、怕冷,而且稍微劳累一点就心慌,脸色不好、气短。
肝阳虚的表现为生活萎靡不振,没有生机。中医讲,肝气是主生发的,肝气旺的人比较有生气。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不是划等号的,中医讲的“肝”是一种肝气。
还有肺阳虚。肺阳虚表现为肺部的阳气虚,肺部的阳气虚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喘,所以动一点就气喘、气短,甚至咳嗽。
肾阳虚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神疲乏力,最明显的是面色发暗,没有精神,没有生气,另外,会伴有腰以下发凉的感觉。腰部是藏肾的地方,肾阳虚了,火种减小了,火力减弱了,所以腰以下发凉。腰以下发凉最典型的一个症状是小便多,夜尿尤其多。
阳虚会导致我们健康中的多种疾病。所以,在我们这一生当中,你都要保养好五脏的阳气。如果你出现了上边的这些症状,一定要早治疗,不要让气虚发展到阳虚。
保养阳气,就是保养生命。阴气的到来虽然不可阻挡,但如果我们懂得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阳气、延长寿命。
阳气对于生命而言是这么的至关重要,但是阴气的到来也是不可抗拒的。对于生命的盛衰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养真阳,对抗阴毒,延缓衰老呢?
我们有三个要领。第一个要领就是说,我们要和天时相应,从冬天到春天,阳气就开始生发,从春天到夏天,阳气是最多的时候,这叫做阳长阴消,相对应的,我们春夏就应该养阳。养阳要和这个四时阴阳消长规律相结合,从根本上就是说要借助天之阳气,养我们人之阳气,如此便可以对人的健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怎样养这个天之阳气呢?最重要的就是晒太阳。我们人体的阳气,和天上的阳气是息息相通的,太阳是自然界阳气的来源。晒太阳,这应该说是不花一分钱的,是最简单的道理了。这正是用《易经》最深奥的道理,转化成了我们最简单的养生方法。
我们要晒太阳,但是还要会晒太阳,那么怎么样晒太阳才是正确的呢?当一轮金色的太阳,正在东方徐徐升起的时候,我们就出来,抬起胳膊,用两个手的劳宫穴面对着太阳,做深呼吸,这样可以养我们的心和肺。
第二个时间就是在中午,尤其是冬天的中午,这时是晒太阳最宝贵的时间。在晒太阳的时候,我们要把帽子脱掉,这样我们沐浴阳光的时候,头顶的百会穴就把阳气吸进去了,这样可以养脑。我们还可以转过身,低头,让太阳从风池穴进来,可以直接进入我们的人体,阳气可以贯通我们的督脉。
傍晚,我们吃过晚饭后,也可以出去外面,让晚霞的余晖再照耀我们一次。这时,我们一边晒太阳,一边用我们的手,手握半拳,叩击我们的肾。肚脐眼正对着后背的地方,是命门,它是生命的火种储藏的地方。我们先天的阳气就藏在这里面,在它两旁差不多一拳,就是我们的肾枢。我们叩击命门再加上两个肾枢,再加上晒太阳,那么可以在肾经值班的时候,把太阳的最后一点阳气吸收到我们的肾里面。我们借助上天的阳光,来补充我们日渐减少的阳气,这是保养阳气的第一条方法。
《易经》告诉我们一天内有阴阳消长之说,这也可以引入我们的养生之中。合理顺应大自然阴阳的消长,为我们人体所用,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我们怎么运用这阴阳消长理论养生呢?
一天之中,早上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当太阳在上午逐渐升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阴阳是阳长阴消的,是阳气逐渐增多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要以动养为主,多运动。为什么呢?《易经》讲“动则生阳”,特别是阳气虚的人,在这个时候养阳,要比其他时间的效果倍增很多。同样,下午到傍晚这个时间,太阳慢慢下降,此时自然界的阴气是逐渐增加,阳气逐渐减少,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天时,进行静养。“静则生阴”,特别是阴虚的人,此时养阴是最佳时刻。这就说,凡是我们的养生方法,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西医告诉我们上午剧烈运动会造成心脑血管病,其实按照中医来讲,心脑血管病是中午才容易发作。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医养生不合理,不科学,其实恰恰相反,她的内涵很科学,很宝贵。她是和大自然的规律相结合的,通过大自然的阴阳来调整我们身体的阴阳。
保养阳气还要求我们学会吃,怎么样吃保养阳气的食物,怎么样调整寒热,这部分的具体的内容我会在饮食养生中进行详细地讲解。
保养阳气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人的心态分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分别对应着我们的心、肝、脾、肺、肾。七情也分阴阳,因为喜是属于阳,悲是属于阴的,所以我们每天要是快乐、高兴,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们阳气就充分。因为喜它是属于阳的,我们欢喜了,七情就给我们生阳;悲是属于阴的,我们悲伤、抑郁,它就会损伤我们的阳。所以,我们每天要快乐地生活,心态要快乐,它就会给我们从七情里面沾染阳气。
依据太极生命钟的规律,阳气是随着人身体的成熟逐渐地增加。人从年轻一直到中年,阳气是增加的过程,阴气比较弱。到了中年以后,阴气就开始增加了,这叫做“阴长阳消”,《易经》所揭示的这条规律告诉我们,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阴气的增长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对抗阴气,排除阴气。
人到中年就该开始抗衰老
衰老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任何生命都逃脱不了死亡。《易经》的哲理也告诉我们,养生的本质其实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如果懂得自然规律的奥妙,学会怎样养生,那么,我们必定可以延长寿命,推迟衰老的到来。
按照太极生命钟的原理,人生就好似一个太极钟,是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衰老应该开始于阳极期,因为阳极一阴生,盛极则衰,所以人到了一生中的阳极的时候就开始向衰老发展了,但也只是开始。因为按照太极生命钟的原理,人80岁处于阳极,所以人应该80岁才开始衰老。然而,现代人许多才30多岁就出现了衰老的迹象,这是养生不好的缘故。
既然衰老开始于阳极期,那么只要延缓阳极期的到来,就有可能推迟衰老的来临。所以,我们要在阳极期还没到来之前就做好抗击衰老的准备,而人的中年时期就是这样的时期。根据太极生命钟,衰老是起于中年,就是说在阳气最盛的时候,开始长阴了,阳极一阴生。虽然这个时候你阴开始长了,但是你要让它长得慢一点,长得晚一点,这就是抗衰老。
中年是人一生当中养阳气很重要的阶段。因为中年人在工作、家庭上,生理、心理上的负荷都很重。所以,中年人特别要保护自己的阳气,不要过度地耗损。
中年人抗衰老的第一条要旨是要养神,主要是心神。因为我们知道,中年人家里家外都是顶梁柱,他的生理负荷也很重,工作的担子也很重,无形地就增加了心脏的负荷。正是心受到了双重大山的高压,所以中年人经常发生猝死。那么,中年人怎样养神,怎样抗击心理高压呢?这在“七情养生”这部分中我们会讲到。
老年最重要的是骨骼的保养
老年人养生的重点在于关注形体。形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五脏、我们的皮肤、肌肉、骨骼等。这些身体器官到了老年都开始慢慢地出现了衰退。人到老年,腰也弯了,膝盖也不行了,甚至有时候觉得骨头都不能支撑身体了;走路也不稳了,耳朵也听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五脏六腑的机能也老化了,皮肤也起皱了。正是因为这样,老年人更要加倍地爱护我们的形体。
但是,有些老人在爱护身体时走入了一些误区。比如,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以前上班的时候没时间锻炼,现在整天在家,于是就一天到晚的锻炼。早上起来就出去走,吃过午饭也出去走,吃过晚饭还出去走。结果,不但没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膝关节却累坏了,五脏也更加疲劳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已经处于退化阶段,所以,这时运动只能适度,应该保养五脏,不要让它们再增加负荷。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持科学的运动,不是说你运动得越多、消耗得越多越好。
骨骼是支撑我们整个人体的骨架。如果骨架出了问题,则肌肉、皮肤都支撑不住,所以我们尤其要注重骨骼的保养。
谈到骨头的保养,晒太阳当然是第一条。另外,我们要多吃补钙的东西。食补是最好的保养骨头的方式。豆制品是补钙的第一名,豆浆、豆腐都补钙;此外,牛奶、鸡蛋补钙的效果也很好,还有虾皮、海带、贝类,还有栗子等坚果类。
还有,老年人的很多结缔组织、胶原组织容易发生疾病。胶原组织、结缔组织和韧带有很大关系,我们很多人得的病,就是肌肉与骨头之间的。这些筋道发生病变了,支撑不住了,所以出现了疼痛的症状,轻者走路困难,重者卧床不起。要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我们就该多吃点含结缔组织、胶原组织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吃肉,不要专挑瘦的吃,吃肉时吃得越杂越好,筋、脆骨都可以吃,这样呢,可以保养你全身的各个部分。所以,最好的是连骨带皮带肉带筋,炖一锅出来吃,那就什么都补了,比如说羊杂汤就很好。
阴毒,是污浊的,是人体中的垃圾。人到了一定年龄,随着阴气的不断增长,体内可谓“五毒俱全”,我们要学会排除阴毒,驱除阴废,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阳气有生存的空间。
依据太极生命钟的规律,阳气是随着人身体的成熟逐渐增加。从年轻的时候一直到中年,阳气是增加的过程,而阴气是较弱的。到了中年以后,阴气就开始增加了,这叫做阴长阳消,这是自然规律,整个宇宙天时、春夏秋冬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概莫能外。《易经》所揭示的这条规律给我们的提示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阴气增长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对抗阴气,排除阴气。
阴气,我们叫它阴毒,也叫阴浊。“浊”就是说它是污浊的,是生命的垃圾。它包括水毒、食毒、脂毒、痰毒、血液里边的瘀毒,还有我们呼吸产生的气毒。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谓“五毒俱全”,所以我们就要会排毒,会驱逐这些阴废,让我们的阳气有存在的空间。
水毒
在阴毒中,最严重就是水毒。40岁以上的人要注意,如果早上起来,下眼皮浮肿,脚踝有点浮肿,这很可能就是有水浊了。如果水毒排不出去,气血运行就会不畅,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运动得不够了,或者太劳累了,或者心脏有毛病了,或者肾脏有毛病了。水浊如果严重下去,肚子也会肿胀起来,这是因为肾功能出现了问题,排尿不畅,喝下去的水跑到肚子里边了,所以,肚子肿了。
那么,怎么样驱逐水毒呢?首先,我们得去看医生,如果看了以后,肾脏没有病,心脏也没病,那就说明你气血运行不好,你就要多运动,饮食方面就要增加一些可以除水湿的丝瓜、冬瓜,还有一些豆类食物,这样就可以健脾利水。
湿毒
另外一种毒就是湿毒。人体湿气增加跟阴废增加有很大的关系。阴废增加,则脾气虚,不能够化湿,脾的功能减弱,人就出现湿毒。有湿毒的浊气表现为舌苔绿、恶心、不想吃饭,大便不成形。
为了防止湿毒,我们就要学会化湿。尤其是三伏天,外边下雨,屋里边也是湿漉漉的,那我们很容易脾不好,因为你的脾被湿气裹住了,这叫做“脾被湿困”。湿气把你的脾给包起来了,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健脾了。除了去医院,吃医生给我们开的健脾的药,我们自己也要吃一些健脾的东西。比如,豆子最养脾,各种各样的豆子熬成的粥,最养我们的脾;还有,你可以用党参、白术炖肉,又好吃又健脾利湿。而如果是排夏天湿气重引起的湿毒,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都是非常不错的,它们都是芳香醒脾的东西。
痰毒
另外的一种毒就是痰毒、痰浊。正常人的痰,早晨起来一两口就完了,可是有的人不停地吐痰,没完没了,这说明就有痰毒了。痰从哪里来?一个是饮食来的,一个就是肺不好。那就要看看是不是肺有什么毛病,比如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如果有,你就得解决这个问题了,治这些病要看医生的。那么,除了药物治疗疾病,我们饮食上自己要注意什么呢?痰多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肺上没有病的,而是饮食不当导致的,这时我们就不妨吃些化痰的食物,其中萝卜是最好的。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很高兴,就去买了猪肉大葱,煮了一大锅猪肉大葱馅的饺子,吃了好几顿。等客人走了,他感觉痰变得很多。于是,我建议他就买个生萝卜放点香醋凉拌着吃,吃了三天,一个生萝卜吃完了,结果就好了,痰没有了。
除了萝卜,化痰的食物还有很多,比如冬瓜性凉,味甘淡,清热消痰;无花果性平,味甘,清肺热;紫菜性味甘咸而寒,能软坚清热;罗汉果清肺、化痰、止咳;青菜性味甘平,解热除烦,通利肠胃。
如果有人因为气管不好,生了痰,那喝二陈汤最好。二陈汤是四样药: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你可以经常去药店里边去买些来,一副药茯苓、法半夏、陈皮各10克,甘草6克,用水煮了喝,喝上10天,痰就没了。
脂毒
再有一种毒就是脂毒。我们很多人有脂肪肝,虽然年纪轻轻,但肚皮就已经大大的,挺着大肚子,这是因为脂肪太多了。我曾经去看了一个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人的肚皮一划开,脂肪多得不得了。所以,一个中年人,很少运动还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怎么能够不长油呢?喝酒、吃肉、吃油炸食品,肝细胞就会被脂肪给占据了,肝能够正常工作吗?
所以,我们要清除脂毒,首先就要降血脂。降血脂的食物很多,在饮食养生里边,我将会告诉大家。
淤毒
另外,就是淤毒,它通常藏在我们的血液里边,而且大多是从中年开始出现的。我行医40年,看了上万人的脉,大部分人40岁以后脉就变了,跟二三十岁的脉就没法比了。四十几岁的人的血管里边就开始有淤积了。我们现在很多老年人,血管已经堵得很厉害了,可是还在随便吃不该吃的东西,这是很危险的。
气毒
还有一种毒叫气毒,气毒是在我们的肺里边的。为了防止气毒,我们每天早上起来,最好做做深呼吸,把肺里边的毒、浊气呼出去,让我们人体里边保持清新的空气,这对我们生命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这些就是我们在太极生命钟里边得到的其中一条重要启示,就是一生当中都要不断地保护阳气抑制阴气的侵袭,清除我们体内的阴废的垃圾。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S形象征着太极图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还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中医养生的基础就是建立在阴阳平衡的理论之上
《易经》中所讲的阴阳运行规律给我们的第三个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呢?那就是阴阳平衡的规律。
前面已经提到过,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S形象征着太极图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还要注意协调阴阳,只有阴阳平衡了,才能健康一生。
为什么阴阳平衡这么重要呢?这要从我们的中医学谈起。《庄子》里有一句话,叫做“《易》以道阴阳”,就是说《易经》是谈论阴阳的。我们的中医学,可以说立法方药,都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而阴阳则根于《易经》。而我们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又发展了《易经》的阴阳,把《易经》的阴阳文化、阴阳哲理,运用到我们人的生理病理,运用到我们医学里来。在这方面,它对《易经》的阴阳理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生之本于阴阳”,就是我们生的本理病理,都是本于阴阳的。明代有个大医家叫做张景岳,他说过一句话,意思是:阴阳在《黄帝内经》已经很完备了,但是要了解它的变化无穷,我们还得要研究《易经》。这就是说,我们要把《易经》和《黄帝内经》不断地联系,抽出它们的理论,来产生我们的医学的道理。其中,“阴阳平衡”原理就是很重要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一定要调整阴阳,让人的阴阳保持协调、保持平衡,这样,我们就不会生病。
如何维护我们体内的阴阳平衡呢?这要从三方面来讲:
首先,我们要注意就是寒热的平衡。寒是伤阳的,热是伤阴的,我们要是不能够很好地维持寒热的平衡,当然就要影响到身体的阴阳平衡。
第二个就是要维持气血的平衡。因为气属于阳,血属于阴,那么我们要维持阴阳平衡,气和血的平衡当然要保持。关于气虚,我们已经讲过了。有关血虚的情况也有很多,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血虚,特别是在卫生期的时候,不注意休息,不注意养血、补血,很容易出现血亏。女人是以血为本,所以,就是要注意养血。如果女性例假太多,那么经期过了以后或者是期间,应该多吃一点红糖、红枣,或者红糖煮荷包蛋--用红糖水煮两个荷包蛋,一天吃两个,连吃三到五天,这个血就补回来了。否则的话,就容易形成血虚。
那血虚是什么症状?首先是面色发黄,没有光泽、萎黄,而且人没有精神;血虚还会引起心慌心跳,增加我们心脏的负担。因为血是给全身输送营养的,血虚就可能导致气虚,出现指甲苍白。
针对血虚我们就要着重补血,只要没有血液方面的病,补血、养血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秘方就是刚才说的,红糖水煮荷包蛋,要是再放些大枣,效果会更好;或者是当归炖鸡、人参炖鸡,对造血、补血都很好。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做到及时注意,当我们出现头昏、眼睛发花、面色不好这些小征兆时,就要注意养血了。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血则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气虚可导致血虚,血虚无以载气,所以气血的平衡对于身体健康的意义尤为重要。中医养生一般采用气血同补的方法,效果甚好。
第三个平衡就是要注意燥湿平衡,也就是津液的平衡。液就是液体、血液。因为我们人体中70%是水份,当然包括津液在里边。维持津液的平衡,也是维持阴阳的平衡。
人们很多情况下会伤津,伤了津液,引起水分不足,就出现津亏,突出表现为口干。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出了大汗,不赶快回家把水给补充,就会出现伤津,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大便干燥、皮肤干燥。
另外,水分在人体同样也不能太多。人体里边的水分,如果不能够正常排除,就会造成脾肾阳虚,应该赶快去治疗。
总之,我们要通过寒热平衡,通过气血的平衡,通过燥湿的平衡,来维持我们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了,保养好了,我们就会健康一些。
糖尿病、高血压都是阴阳失衡引起的
阴阳失衡是许多高发病和常见病的病因。随便举几个病,全部都是阴阳失衡引起的,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这些高发病、常见病,都是和人的脏腑的阴阳失衡是密切相关的。其实,我们任何一种疾病,都是由于阴阳失衡,阴阳不协调造成的。
我们来看一下糖尿病。我给一个糖尿病人看过病,这个病人得病已经好多年了,西药总是断断续续地吃,但是总觉得效果不是那么太好,他就让我给他看。我给他看了以后总结出这么几个症状:经常感觉到头昏腰酸,耳鸣眼花,小便多。我号了脉以后,给他诊断的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肾阴虚。我建议他用六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交替服用,就是今天吃六味地黄丸,明天吃杞菊地黄丸。一个月里吃三星期,休息一星期。结果,肾阴虚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他的糖尿病有了明显的好转。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阴平阳秘”,平就是平衡,秘,就是固秘。阴平衡了,阳气固秘了,那么生命就健康,精神就好,这叫“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要是失衡,疾病就丛生:阴阳如果轻度失衡,那么我们就会得亚健康;阴阳中度失衡,我们就会得疾病;阴阳重度失衡,那我们就得重病;如果阴阳分开了,阴阳离决了,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终止。
人一生才有几十年,就是人类的整个历史也没有多少年,可是大自然的形成,却经过不知是多少亿年,积累了多少经验,才进化而来的。它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丰富而又宝贵,我们能不学它吗?学习自然,跟随自然,这样养生就足够了。
《易经》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做“天人合一”,就是说天和人是相应的,主要是人与天地相应。那么“天人合一”的理论对我们的养生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天地合气,命曰人”。意思是说,人是天地之气组成的,人体的物质基础都来自天地,所以人的一切都离不开天地。既然如此,人的养生当然也不能离开天地了。
养生要顺应天地,本质上就是说人必须要顺应天时地利的变化。顺应天时地利的变化,养生就成功,人就健康。若是违背天时的阴阳运行的规律,人的健康就要受到影响。那么,怎么样来顺应天地呢,这当中有些什么奥秘呢?第一个就是阴阳运行的规律,就是阴阳气化的规律,在一天当中、一年当中,阴阳的气化,都遵循着一个规律,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也就是阴阳不停地在变化的规律,我们养生就要顺应这个规律来进行。
第二个就是气机升降的规律,子时则气升,午时气就开始降了,夏天是气机升得最高的时候,冬天是气机降得最低的时候。我们养生当中,在一天当中、一月当中、一年当中,都不能离开这个气机升降这个理论。
第三个规律就是,天地气化是有开的时候,也有闭的时候。大自然的气机有开有合,那么我们养生就要跟着它,它开的时候我们开,它合的时候我们合。什么时候开?比如春分的时候就是开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开天门”。天门打开了,春天来临,阳气就开始生发,天气就开始渐暖、昼渐长,这就叫做开天门;到了夏天,大自然都是处在生发最旺的时候,人也一样,这时是身体活动最旺盛的时候;到了秋分的时候,大自然的气机就要关了,就要“入地户”了,开始收了;而到了冬天,经过了大半年的活动,开始储藏了,就开始保养了,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如果我们今年不保养,明年就没足够的气供给我们的身体了。
从脏腑上讲,生气和春天对应于我们的肝,所以,我们春天要养肝;夏天对应我们的心,所以,夏天要着重养心;秋天要养肺;冬天开始藏了,要养肾。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年四季我们的身体不能都是开的,还要有休息的时候。大自然很聪明,我们养生就跟着大自然学就行了,这个大自然是多少万年才形成的这么一个天地,它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它的经验比我们人要多不知多少亿倍。人一生才有几十年,就是人类的历史也没有多少年,可是大自然的形成,到今天能够有这个阴阳协和的状态,是不知经过多少亿年,积累了多少经验,才保存下来的。它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丰富而又宝贵,我们能不学它吗?学习自然,跟随自然,顺天而行,这就叫做天人合一。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所以日养生也叫12时辰养生。12时辰和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密切相关,在这12时辰当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经、一个脏腑值班,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依照怎样的次序锻炼经络才能符合气血盛衰和经络运行的规律。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半夜23点到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遵从这个阴阳的消长规律,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处于熟睡的状态。大家注意,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才上床,而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处在熟睡状态了。那么什么时候该上床呢?应该在10点半左右。子时的时候,是胆经值班。胆气在一阳生的时候,是刚刚长出来的阳气,还很微弱,我们要特别保护这个阳气,应该怎么保护呢?最好用睡觉来保护,所以夜半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应该睡觉。这时候要开始养阳气,而养阳气要从微小的时候就要保护它。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
丑时是1点到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经是主生发的,这个时候的阳气比胆经值班的时候要生得大一点了。肝脏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半夜里,千万别去酗酒,千万别沉迷于游戏了。这个时候人体得休息,肝还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爱熬夜的人,因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自然就容易发病。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
夜里3点到5点是什么时候呢?这时候叫做平旦。因为此时天气要开始平衡了,阴阳开始平衡了。此时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你的脉硬不硬,脉硬呢,40岁以上的人要考虑是否得了高血压;二三十岁的如果脉紧,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还可能是有焦虑症。又紧又硬的脉叫做弦脉,如果是弦脉就要考虑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动脉硬化了。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时是大肠值班的时候,它是早上5到7点钟。12时辰养生有个重点,就是卯时起床后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这样做就可以帮助你减轻便秘。因为大肠在此时精气开始旺盛,大肠一鼓动,再加上你的水的帮助,大便就下来了,就能帮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占人体所有毒的50%。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卯时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门开,代表二月,万物因阳气的生发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气实了,卯时才能正常地大便。
辰时--早餐营养要均衡
到辰时的时候,是胃经值班了。这个时候是7到9点,7点钟我们要吃早饭了,而这个时候是胃经值班,所以,胃在此时是最容易接纳食物的。早餐一定要有动物蛋白,要有一味荤,比如说你咸菜就泡饭就不行,得加上一点有动物蛋白的东西,要有一点肉,或者鸡蛋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接下去上午9到11点是巳时,这时是脾经值班的时候。脾经是主消化的,这个时候,它要吸收营养。而这个时候也是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人的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上学的人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吃好早饭,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这样,大脑才有能量应付日常的运转。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午时 13点到1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因为按照太极阴阳气化规律,这个时候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阴是主内的,是主睡觉;阳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吃完午饭稍事休息继续工作,这个时候也出效率。阳虚的人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觉,最养阳气。那么阳气不虚也不盛,正常的人怎么办呢?我们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养养我们的心经。因为我们的心脏很累,除非你身体很强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觉,一般的话我们还是要睡午觉。睡午觉要平躺,这样可以让大脑和肝脏得到血液,有利于大脑养护。《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做“卧,则血归于肝”。你要平躺,这样血液才养肝。肝脏对人体有个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你睡午觉起来以后,肝脏就可以把血液输送到你的大脑,保证你的工作效率,所以午觉最好要平躺。平躺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保护你的颈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梁,一天到晚地撑着身体,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纪老的人,骨头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颈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会儿,长此以往,你就不会得腰椎增生、颈椎病,也不会得坐骨神经病等病,所以午时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午时过了以后,1点到3点,就到了未时,这时小肠经值班。小肠经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边,血液里边就满满当当的,就像上下班时候街上的车,十分拥挤。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这是用来稀释你的血液。因为人体这个时候血液营养很高,很粘稠,所以要稀释血液,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未时过了就到申时了。下午的3点到5点之间,大家要注意了,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了,大脑这时候精力很好,要抓紧工作,提高效率。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那么到了酉时,也就是傍晚的5点到7点,这时候是肾经值班,我们要再喝一杯水。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我们把毒排掉,还可以清洗你的肾和膀胱,让我们不得肾结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肾炎。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再往下,到了17点到19点,此时是心包经值班。心包经值班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气比较顺了。这个时候是我们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这个时间你可以学习,可以去散步去锻炼身体。但是,当心包经值班时间快结束时,可能是你散步回来以后,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让你的血管保持通畅。
亥时--准备休息
然后就到了亥时,亥时就是晚上的9点到10点,这时候应该休息,准备睡觉,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这都是最佳时间。到10点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到此为止,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
我总结了一首歌诀,有助于您更好地遵照12个时辰来养生: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在上午的时候,是阳长阴消,阳气是升的时候,我们借助这个天机,补给温阳的药,就比在其他时候给药效果要倍增;相反,在傍晚气降的时候,阴长阳消,我们补给养阴的药,效果就比其他时候好。十二时辰养生,可以帮助我们解毒,可以帮助我们养生,帮助我们预测疾病,帮助我们医疗,还可以帮助我们吃药。
前面我们讲了在一天当中应当怎样结合十二时辰安排我们的养生活动。这里,我们再来结合十二时辰的规律讲一讲疾病的防治,主要是按照怎样的时间吃药的问题。
子午这两个时间,是阴阳偏执的时候,午时是阳气最重的时候,还是气机升得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在这个时候患有高血压病的人,不能喝酒,不能生气,也不能用重力。因为这个时候是阳气之极,也是药之极、气升之极。要是违反了这个规律,很容易得中风以及出血的病,比如鼻出血、眼角出血、脑出血。所以上午10点钟的以后,尤其在夏至前后,有高血压的人必须要吃降压药。
在子时的时候恰好和午时相反,这时是阴极的时候,是气机降得最低的时候。子后则气升,午后则气降,从午时开始气就降了,降到阴极的时候是降到最低的时候。那么有气虚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气透;肾病不好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出事;心脏不好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猝死;低血糖的人,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所以,我们在子时,有上述病症的人就该提前吃药,这样才能安然地度过子时。
另外,在卯时和酉时这两个时辰,按理来说,是阴阳平衡的时候,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有阳虚病人和阴虚的病人,这两个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有这么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个人来我这看病,他面黄肌瘦,说拉肚子,断断续续的有半年了。我问他:“你什么时候拉,几点钟,是不是每天天刚亮你都是要拉肚?”他说:“是,就是每天早不拉晚不拉,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拉肚子。”于是我给他的诊断是“五更泻”。卯时的时候会拉肚子,这是阳虚的表现。我给这个病人开了一副附子理中汤,吃了以后就好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卯时的时候是早晨5点到7点钟的时候,是天刚亮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阴阳平衡的,但是这个病人阳虚,这时阳不能跟阴平衡,所以卯时的时候他的阳虚就表现出来了,就会拉肚子。这叫“五更泄”,就是每天早晨天未亮之前即肠鸣泄泻,也叫“晨泄”。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所以也叫“肾泄”。 平时饮食也可适当补充改善畏寒体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鹅肉、鸽肉、虾、枸杞、韭菜、羊肾、核桃、黑豆、栗子。与此同时,煲汤时适当放一点胡椒、炒菜稍微放点辣椒和生姜,这都有利驱寒保暖。我开的药把他的阳补上来了,阳和阴平衡了,他就不拉肚子了。
而且我给他开的这副药附片用得很重。因为附片这个药,是我们中医养阳气的冠军。附子生长在高寒山区,因此它具备有抗寒的能力,有温正阳气的能力,温正阳气就能抗寒,这味药可以说,凡是阳虚的人吃下去,效果一定是最好。但是有一点,附子它有毒,不过有毒也不怕,我们只要掌握一个问题就可以避免中毒了。这就是,在煎药时,你要先煎这味药。我们去正规药店买药时,附子这药也是单独装包的。买回来,把它先煮一个小时,煮到用筷子一夹就烂,一尝不麻,这时就没毒了。这时再加入其他药方,一起煮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喝了。如果附子药量在10克以内,就煮一个小时,而如果是30克以上,则一定要在开水里先煎两个小时以上,才能放其他的药。
酉时的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酉时本来也应该是阴阳平衡的,但是很多阴虚的病在这个时候发作。曾经有一个病人来找我,这个人的脸瘦瘦的,红得像涂了胭脂,还在不停地咳嗽。一把脉,细瘦无力。舌头有点红,还口干。他自己描述说,他一到傍晚这个时候就发烧,手心脚心很烫。我怀疑他是肺结核,让他去化验,结果果然是肺结核。我的根据是,酉时这个时候阴阳应该平衡,他却是阴虚,而肺结核的表现就多为肺阴虚,所以,他八成就是得了肺结核。
这就是根据十二时辰给药的科学。比如,在上午的时候,是阳长阴消,阳气是升的时候,我们借助这个天机,补给温阳的药,就比在其他时候给药效果要倍增;相反,在傍晚气降的时候,阴长阳消,我们补给养阴的药,效果就比其他时候好。十二时辰养生,可以帮助我们解毒,可以帮助我们养生,帮助我们预测疾病,帮助我们医疗,还可以帮助我们吃药。所以,十二时辰的养生,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人有万物之灵的尊称,但人也时时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响。宇宙阴阳运动,形成四季变化,从而影响万物,也影响着人。所以养生的原则当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就是顺时养生的精髓。
我们了解了在一天当中怎样养生的方法,那么一年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养生呢?一年四季的养生也同样掌握三个规律:阴阳消长运行的规律、气机升降的规律、天气地气开合的规律。掌握了这三个规律以后呢,我们就可以养生长、化收藏,养阴阳、养五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黄帝内经》里关于四季养生最出名的两句。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四季养生的方法。
春夏养阳
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气机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的养生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地利用阳气的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体热都很有好处。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30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所以最要注意保养心气。
秋冬养阴
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获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做“收”。
秋天主要养肺。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到这时就要多吃润的东西,比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这些东西,都有助于养我们的肺、润我们的肺,收敛我们的肺气。
秋天湿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秋天天气干燥,燥易伤肺,使气宣发的功能受影响,从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症。所以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秋养肺的理论依据。
到了冬天以后,就主藏了。这个时候万物都闭藏,动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谢了,树叶也落光了,那么人呢,人跟着万物歇歇也是应该的。前面我提到冬天第一要务要养藏,藏什么呢?藏精,藏好了精则来年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曾经有一个患者来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他就不停地感冒。我说你冬天干嘛了,他说这个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涂。其实这就是他在冬天没有藏精补养身体而造成的后果。我告诉他现在补一补吧,赶快来个“春眠不觉晓”,通过睡眠保养好精气。
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因而养生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寒暑交替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不适,我们非常有必要顺从24节气的更替,进行养生与保健。24节气在我国的发祥极为久远,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更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秘宝。
24节气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季节有6个节气,一年就是24个。“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24节气歌。在24节气里边,有8个节气至关重要,我们讲的24节气养生里面,重点讲的就是这8个节气:二至,即夏至、冬至;二分,即春分、秋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之所以要挑这八个节气,是因为这八个节气代表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气候变化。在这几个节气到来的时候,气候该变化就会变化,该冷就冷,该热就热,该下雨就下雨,该刮风就刮风;春天刮春风,夏天刮夏天的风,冬天刮的就是冬天的风。如果我们的身体顺应四时变化,就像春天是温暖的气候,夏天是炎热的气候,冬天是寒冷的气候,秋天是凉风,那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反过来,如果春天刮的是反冲的风,或者叫做对冲风,就像冬天刮夏天的风,应寒反热,夏天刮冬天的风,应热反凉,有这种气候变化的时候,你就要注意养生了,因为这种时令不正常的气候是疾病最有可能会发生的时候。天气暴热或者暴寒,而你的身体也或寒或热,身体的虚实加上天时反常,你就容易得病,此时就要注意保养。
《易经》中讲的天人合一的养生,告诉我们人的气是天地所赐,那么人的养生也就应该要根据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进行。这种养生哲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丛生。
第四章 我们都在五行中--五行八卦与体质养生之秘
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我们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乾卦人就要凉润养生,而坤卦人就要注意风温养生以应对脾湿,尤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多开窗,以便让湿气从房间跑出去;离卦人则要低温养生,离卦是阳火、阳热,热就容易伤阴,导致阴虚,所以在冬天进行养生的时候,离火之人就要注意节能。
《易经》作为一门严谨的哲学著作,它对人体生命之谜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五行八卦的学说之中,通过对八卦象数和义理的结合,我们就能更全面地知道一个人的精神和他身体的各方面素质。《易经》八卦人的分类比《黄帝内经》的五行人要更全面,因为每一个卦象后面都有独特的义理。
根据五行八卦的理论,我们可以确定八卦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具体来说,乾卦对应的部位在首,也就是人的头;坤卦对应的则是人体的肚子和腹部;震卦在足;巽卦在臀、股;艮卦则在手;坎卦是耳朵;离卦是眼睛;而兑卦则对应了嘴。我们也就可以据此具体分析五行八卦对人体的体质、养生的影响,以及他的特征、他的阴阳、他的气质、他的寿夭等等。
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我们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人物的例子,他就是开创汉朝的汉高祖刘邦。在刘邦还是一个小芝麻官--小亭长的时候就被一个颇有眼力的人看中了,这个人就是吕雉的父亲。他发现刘邦当时虽然很穷,又没什么官位,但是很有气魄。从外相上看,他面白而且体格非常魁梧,骨大体宽。吕雉的父亲眼光很犀利,他认为刘邦很有帝王之相,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刘邦的面相不是他成事的主因,更不是既定的,这只是一个参考。而且这八卦人也不都是典型,每个人的身上并不只是具备了单一的八卦人的特性,他可能有交叉,融合,然后组成了不同类型的八卦人。
阴阳平和的乾卦人
所谓“达于上者谓之乾”。八卦之首乾卦,象征纯粹的阳和健,代表兴盛强健。乾卦的卦象为天,如果作为领导
责任编辑:admins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