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不能仅仅只把握这个规律,我们既要把握了规律,又能够把握你现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在规律的哪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就是春天这个点的话,那你就别想着马上收成,因为它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天;如果现在这个点就是秋天这个点的话,你要赶快收获,要不然还得等一年,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是非得从春天一下子就蹦到秋天去,那叫看似有为实无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所以我们讲无为则无不为,实际上就是无妄为则无不为。如果你把握你所做这件事物的规律,你又能把握你这个事物规律的点,看似无为实有为。看来你没做事,其实你的事正是按照这个规律来做的。
你已经付出了你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么你晚上躺到床上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想呢?我敢与天地日月同辉,你这么一种心态,你很快就能平静下来,然后就睡着了。人说心安理得其实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如果你的欲望总是高于你能力的时候,你的心就没法平静下来。用什么呢?用老子说的无为则无不为的思想去对待人生,用什么精神去对待钱财呢?用舍得得失的精神去对待钱财,我想你恐怕心里的麻烦事就少多了。
我见了很多长寿的老人,比如说很多将军,都已经100岁了,你问问他,他最大的养生秘诀是什么?是放得下。就是他不为世事所累,这种心态,我觉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苦难,他之所以能够长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够放得下、看得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一条。
28、青春期和更年期的情志调养
人的一生里面有两次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就是青春期,一个就是更年期。
我们知道女孩子14、15岁,男孩子15、16岁的时候,随着气血的越来越旺盛,这时候全身的脏腑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这个组合是为了适应他青壮年的状态。这时候由于他气血越来越旺盛,常常就会出现很多情志上的疾病,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青春期的抑郁症,17到19岁的时候,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经常睡不着觉,心烦易怒,这样的症状女孩子相对而言要比男孩子多一点,有的父母没有办法甚至要送精神病医院,但这时候千万不要把这样的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因为他的气血越来越旺盛,在重新组合的时候,他的情志得不到一种控制,这时候需要调整,而不是治疗。如果这时候你把他当成精神病去治的话,会把好人治坏,一个一个都治成横路敬二了(横路敬二是日本电影《追捕》里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原本是一个精神正常的人,但是被人陷害,服用了一种麻醉药品,变成了精神病,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刻划地入木三分,演员把一个目光呆滞,精神失常的病人演到了极致),那就是人废了。这时候通过很好地调整他的状态,化痰了,清热了,凉血了,因为他的血越来越旺盛了,里面的火太旺了,那么你就可以用养血、平肝、清热、化痰,用中医这种方法,帮他度过了这个青春期,就好了。
很多男同志说女同志有更年期,其实不对,男同志和女同志都有更年期,但是他们两个更年期时间不一样,女同志从45岁到55岁,她以49岁为主轴;男同志是以56岁为主轴,就是从50岁到60岁,这个阶段是男同志的更年期。更年期是什么?女同志随着经血越来越弱,全身也要进行一次重新的组合,这个组合的过程,就是会出现很多情志上的变化,不止生理上会出现变化,所以我们经常在临床上看到更年期的抑郁症。
男同志也是这样,有的女同志跟我说,我们老头原来脾气特好,怎么最近见什么就发脾气,要不说我们这老头特开朗,怎么现在就越来越郁闷了。这都是由于他身体的变化影响到他的情志了。那么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加以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问题不加注意的话,那你这个问题就麻烦了。
我跟很多西医朋友谈过,他们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治疗更年期症状,没有什么好办法,睡不着吃镇静药、安眠药,这种安眠药不行,就换那种安眠药,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思路。所以我觉得在调情志的问题上,大家知道情志和身体是直接相关的,当你情志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你需要很好的调养身体。当你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情志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由于情志所造成的疾病,除去药物治疗以外,攻心为上,心病还得心来医。你把你的情志调整过来了,那么你这种疾病,治愈的几率就高了。单纯依靠药物,开始是有作用,但是你吃完药以后,好两天,你明儿又郁闷起来了,你一会儿跟儿媳妇生气,一会儿又跟老伴儿生气,过两天,你又来了。情志是需要自我加以调整的,如果你把自己的情志调到一种最佳的状态,你常常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了。
29、35到42岁女性的情志养生和情志养生问答
什么年龄段的人出现的疾病最多呢?我们发现从35岁到42岁这段,女同志甲状腺、乳腺、卵巢、子宫,就是这一系列跟肝经直接相关的脏器都容易出现问题。
为什么在35到42岁这段特别容易出现呢?因为女同志是以7为数的,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女同志每7年转一圈。她28岁以前都在往上走,28岁以前她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过了35岁,再美的女同志,皱纹出来了。为什么?阳明脉衰了,脾胃脉弱了。
女同志从35岁到42岁这段,在单位是工作的顶梁柱,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么一种外在的环境,不允许她像年轻的时候那么随心所欲了,年轻的时候,她愿意发脾气就发脾气,她能够宣泄。到了这个时候,她的整个生活就像陀螺似的,她不能逮谁跟谁发脾气。回家上面有老,下边有小,她想脾气也发不出去,于是长期形成了一种淤滞的状态,而这种长期淤滞的状态,造成女同志甲状腺、乳腺、卵巢、子宫,就是肝经所通过这些部位出现疾病,所以这种情况就使我们看到了情志和人的身体之间,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总之你要把这个情绪发泄出去,发泄出去以后,这样的疾病发病就少了。
人首先要相信自己,别尽信医生。病重了,不行了,需要医生帮你调整。在一般的情况下,自我精神的调养,是至关重要的。你记住,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每个人都有的,你不要说我什么情绪都没有,不可能。但是一定要记住,为什么叫调情志?一定不让它过度,只要不过度,你就不会五内俱焚了。
养生求医,有问有答(3)
问:樊教授,您讲了七情了,再给我们讲讲六欲好吗?
樊正伦:欲其实就是我们的欲望,孔子说过,"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欲就是欲望的含义。情是内在的表现,欲就是人本能的欲望。在这个欲望中呢,最主要的欲望是饮食和男女。就是说我们和饮食文化和性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我觉得最根本的道理是要有度,因为情志呢,常常是欲望在人身上的一种反映,你的欲望达不到的时候,你就会生气,它们之间是有相关性的,但又不完全一样。欲望中带有很多行为上的东西,但是情志上呢,它不仅仅是个行为上的东西,它是个心理上的东西。
问:咱们都知道心静如水,或者心境平和是人生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做起来的时候,对于我们普通人有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樊正伦:孔子讲了,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是什么?就是到50岁,你就应该把握住你人生的规律了。你把握了这个人生的规律,我刚才其实讲得很清楚,你把握了这个规律,你心里就会心安理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我相信慢慢地就能做到,这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30、中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
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比较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去找医生,一得病,小病就扛着,大病就等着,实在不行了,再找大夫。现在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重视了,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说它既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
中医有种说法,叫"有病不治为中工。"医生的水平有高有低,10个病人治好8、9个是上工,治好5、6个是中工,治好2、3个是下工,如果有病不治,好的几率占一半,就相当于中工的水平。这是告诫患者有病了不要乱投医。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过分地依赖医生和药物,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有的患者到我这儿说每天都特别不想吃饭,我问他那你一天都吃什么呀?我听到的就是他早上吃什么药,中午吃什么药,晚上吃什么药,他能讲出一大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胃里面这么多药都进去了,你那饭还想吃吗?老百姓说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可不是吃药长大的。五谷杂粮是养人的,没有说谁生下不吃东西,就吃药,只吃营养素就能长大的,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就给打点滴,好象不打点滴,这个病就好不了。我们要知道,是药就有三分毒,药是不能乱吃的,医也是不能乱投的。
那么,我们怎么谨慎地对待医和药呢?我们有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有两种含义,西医讲这个药有毒性,那个药有毒性,是从分析的角度讲,吃了这个药以后,它对哪些脏腑,哪些组织会造成损害。西药的作用很明显,它的化学成分告诉你就是什么,都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它药物的成分很明确,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确,说明书中告诉你非常清楚。如果要想使用西药,一定要严格地在西医大夫的指导下去使用。
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我们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偏性。
中医讲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都可以做药物。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虽然也有不同,但总体是平性的。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枣、川椒、桂皮也都是药物。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毒"了。所以,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应该弄明白中医在怎么治病,如果一味地跟着西医的思维走,中药在你手中就是毒药。比如说,人参好不好?好!但是看给谁用。人参之所以叫药,不叫食,就是因为它的药是偏性的,总的来讲,人参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肯定就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慎重。
31、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
前面我们提到过,人类不可能在一个纯之又纯的环境里生活。大自然不论什么细菌病毒还是人和动物,都给予生命的权利,给我们人类生命的同时,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生命的权利,那么你这儿既然有了细菌和病毒,为什么不得病?中医很好解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当你处于非常平和的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你状态很好的时候,你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思想。如果这个细菌、病毒一点作用都没有的话,就用不着人来消灭,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它可以生存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它一定有它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观念。
我们一得病发烧了,咳嗽了,就要到医院去。你到医院里,我们现在医院做的什么检查呢?它的一切检查都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找到致病因子并杀死它,病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就是我们现代医学里的思维,这种思维对不对呢?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因为这件坏事是他做的,你把他处理了,这事件就平息下来了。但是从根本上讲,它的弱点是什么?这个致病因子,它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存在,是因为它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理由。你想要杀死它,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大自然没有让它死。于是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它就要产生变异,它变异的速度可能远远比人类研制药物的速度要快得多。
所以有的时候我常说,在外国人没有进来之前,活在中国的细菌病毒比外国的过得轻松,因为没有人要杀死它们,它们也不会着急着变异。
很多人说中医科学,但我要说的是中医怎么科学呢?中医里面有很多药物,在实验室里都不能够杀死病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藿香正气,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点藿香正气,藿香正气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内里有寒和湿的时候,这时候你体内是寒湿的状态,中医的藿香正气里面都是散寒祛湿的药物,但它在实验室里,藿香正气水煮完了以后,把那个大肠杆菌放进去,它一个都杀不死,反而它是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但是人喝到肚子里,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本来藿香正气的药物就不是杀死大肠杆菌的,它是调整你体内状态的。所以西医很多人说,因为它不能杀死病菌,所以就是不科学的。
其实科学不仅仅是一个杀死谁的问题,病治好了,把你的状态调整好了,你已经从腹泻的状态变成正常状态了,你说谁科学?谁不科学?我看两个都很科学。你可以用抗生素,我可以用藿香正气,道理是一样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从中医文化理论的角度讲,中医更强调了以和为贵,因为西医老想杀死谁,那谁不想死,大自然不让它死,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你今天用了,明天就没有用了。现在西方医学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所以西方医学已经非常慎重地使用抗生素了。中医遇见这个问题怎么办?它不管你变成了萨达姆,还是变成了希特勒了,只要有这个环境存在,它就能发展,中医把这个环境撤掉了,在你这儿就找不到发展的条件了。
正因为我们祖先从来讲以和为贵,没想杀死谁,所以我们两千年前用的中药到今天依然有效。我想如果大家理解了这个理念,就能够理解中医那些用草根树皮做成的中药为什么能够解决疾病。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他们俩的根本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医更侧重的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得被破坏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况,从而使得疾病不能在你这儿找到它发展的余地,这就是中医的基本含义。
32、干燥的木头即使有蘑菇菌种也不会长出来
说到底,中医和西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那么中医到底是怎么看病呢?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严格地说,中医没在那儿治病,中医治的是人。佛家有句话叫"因缘相合则为果"。因,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后面是结果。那么致病的因子是因,得病就是果,中间就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缘"。西医治病是从因入手,要杀死这种细菌病毒也好,杀死这个癌细胞也好,他都是从因入手的;那么中医治病从哪儿入手的?从"缘"入手,从条件入手。认为只要把这个条件切断了,这个因是不会变成果的,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是这么个理念。
在治病的过程中,我们中医从来没想过杀死谁。我们的祖先在不知道细菌病毒之前,是怎么保健养生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中医真正治疗的不是病,是人。中医治病的时候,用一些草根、树皮煮到一起干吗呢?它是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因为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大自然赋予了人生命,赋予了自然界一切金、石、草、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能。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用的这些草根、树皮,用的这些金、石、草、木,用这些东西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被打破的这种内环境,使得你的内环境被调整过来以后,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儿找不到它发展的条件了,它很自然的就从1000个退到100个,100个退到10个,于是,你们俩又开始重新和平共处了。这就是中医对疾病理念的认识,也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有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北欧人,她34岁,去找我看病,是因为右侧长了一个卵巢囊肿,德国医生给她检查,说这个卵巢囊肿没有办法,只能摘掉了。因此她来问我中医有没有办法?我跟她讲,我说既然它能长出来,从中医的理念上看,它就能够消下去。她说这不可能,人家西医都说了,只能摘,不能消。我说那你自己解决吧,于是她就到德国做了手术,把右侧的卵巢摘掉了。但三个月以后,她又找我来了,她说樊大夫不行啊,我左边又长出来了。我这回不敢摘了,我刚34岁,还没有孩子呢。她说能不能吃点中药。我给她吃了三个多月的中药,她又去西医检查。回来以后告诉我,说中医太神妙了,西医说这边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既没动刀子,也没动剪子,怎么就把这个囊肿给消下去了?就这件事,我给她讲了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木头是可以种蘑菇的,只要它是木头。如果是钢铁的话,它只能生锈。木头可以长蘑菇,但是不是所有的木头全长蘑菇呢?木头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它才能长出一个蘑菇来。人体的某个地方长了一个东西,就像木头上长了蘑菇,怎么办?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摘掉蘑菇。它长出来,你把它摘了,这种摘掉蘑菇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确实是办法,但是我认为它不是根本的办法,因为它既然是木头,在一个环境下,它就会长蘑菇,如果这个环境不变,你摘掉这个蘑菇,这个蘑菇肯定还会再长出来,只有木头不再是木头的时候,蘑菇就没有了。另外还有一种办法,我给你吃了三个月的中药,实际上起到什么作用?我没有去摘这个蘑菇,我改变了你这个蘑菇能够生长的环境,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你看它还长吗?它肯定长了也会缩回去。我给你吃三个月的中药,我没有用手术的办法,用中药的药性,改变了你的内环境,依然是用药性的偏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把你能够长蘑菇的环境调整过来了,那个蘑菇不就不长了,长了也会消去的。
33、20岁以下、50岁以上,用药更需当心
20岁以下的小孩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西药一定要慎重。西药的药效很显著,但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人在20岁以下的时候,身体没有长成,这时候你大量地使用了抗生素,作用是起了,但我们身体付出的代价却很大。比如很多抗生素对肝肾所造成的损伤写得很清楚。在临床上,我也看到过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打了两支链霉素,耳朵就聋了。你说谁负责?没人负责,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在20岁以前,由于自身的气血还没有长成,自身的排毒能力还不完善,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地使用西药。因为西药的副作用是需要你自身的能力将其调整过来。我们小时候没看见那么多白血病患者,但现在十六七岁的小孩患上白血病的屡见不鲜,再查一下这些孩子往往都有小时候滥用抗生素的历史。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西医还没那么普及。我们得了病怎么办?家里老头老太太告诉你不是吃点小儿至宝丸就是吃点小儿七珍丹,我们不就这么长大的吗?我们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打点滴,要知道,把这些药物打进去以后对这孩子的机体的损伤是潜在的。到了他青春发育期的时候,由于他的先天机体在他的成长过程里面受到了损害,到了这个时候他会表现出来,这时候就没有人再替你负责任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在西药的使用上,年轻人和小孩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我看到的太多了。现代独子家庭越来越多,一般家里就一个宝贝,四个人祖孙三代就天天对着他,我们医院里面是,只要有小孩来看病的时候,来一个小孩,起码后面跟着四个,三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且常常用上药烧就退,过两天肯定又起来,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他体内的状态。这个状态没解决,尽管把这个致病因子暂时控制了,但这个状态仍然存在,过两天这个致病因子仍然会发展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恢复到我们传统中,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里有很多好的儿科药,相比较之下,比西药要安全得多。
小孩得病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吃出来的,一个是着凉了,所以中医讲养生的时候,讲到要儿童养生,有一句话是"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孩,饿着点不怕,小孩怕撑,因为他的脾胃功能很弱。那么怎么办?我觉得如果他有点轻微的感冒,你用点小儿至宝丸;如果有点积食,大便特别干,大便特别臭,就用点王氏保赤丸,把它里面泄一泄,里面的热散了,小孩就会平稳。太娇惯的小孩是长不大的。咱们过去把那个小孩名字都是什么"狗儿"的,"猫儿"的,就是希望这些小孩能够非常顺利地成长。
对于50岁的老年人,用西药也要慎重地考虑。为什么?因为他的解毒能力随着机体脏腑功能的减弱而减弱了,排毒能力在降低。西药进入身体以后,药物的毒是需要身体排出和代谢的。如果这个毒排不出去,存积在体内,那就会摁下葫芦起来瓢。它引发的那些潜在疾病在老人的身上反应得就更突出了。所以儿童和老年人这样两个年龄段的人,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慎重地使用西药。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这时,我们的身体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这一窍就是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就会变成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我们人体所有的窍节和自然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属性。而在这种九窍中最重要的一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责任编辑:admins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