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之《制台见洋人》的小人书插画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大吏的约束督导之下,多数地方官员为了明哲保身,“于是不问是非、不顾顺逆、不分黑白、不论短长,一惟媚远人、私远人、听命远人是务”。(《申报·弭教祸说》)
当然也有不愿受教会摆布的官员,则在仕途上受到打击。曾经有地方官员在信中写道:“此间风气渐漓,莠民动辄人教以求胜,教士剔奸恫喝,不能不以去就争之,其做官也以日计,故气闷也。”(《汪康年师友书札》)但这样的官员毕竟只占少数。在湖北,甚至还有部分官员始终与教会对立,如襄阳知县李祖荫在明知反教会受处分的情况下,仍然加入了反洋教斗争,1909年,襄阳府属又有地方官员支持过反教斗争。但多数州县官员仍然被迫充当保护教会的角色,袒教抑民。
不能说晚清洋人的嚣张跟教案一定有关系,但是教案就是一面细小的镜子,反映了整个清廷对洋人的态度,也折射了当时官员们对洋人的恭维。一等洋人二等官,这句调侃之言却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现状。
而现在,在国家已经如此强大的前提下,仍然有少部分人对“洋大人”抱有恭维的态度,甚至连“洋大人”不文明行为的锅都要抢过来背上,又是为何呢?
参考资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清末教案》;《晚清湖北教案研究 1860-1911年 以官绅民为中心的考察》刘元著;《曾国藩传》刘晓峰,文轩;《晚清教案与社会变迁研究》赵树好。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