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载:“毋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之。……王欣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耆老言国人尝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这同一件事说:“其耆老言,尝于海中得一布衣,其形如中人衣,而两袖长三丈。又于岸际见一人乘破船,顶中复有面,与语不通,不食而死。又说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这里“神井”,就跟《西游记》里那个喝了之后可以生子的子母河有异曲同工之处,不知是不是作者借鉴了一下前人的脑洞。
《淮南子·坠形》也有关于“女子民”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之国”的记载。而以《海外西经》所记为详,其文中说道:“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郭璞于“水周之”条下注云:“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离骚》曰:‘水周于堂下也。’”袁珂《山海经校注》于该条下注云:“《御览》三九五引《外国图》云:‘方丘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嶷二万四千里。’盖本郭注为说也。”这条关于“若生男子,三岁辄死”的注文也算得上匠心独运。
除了这些神话传说,在一些史书上,也数次提到过女儿国这个地方。
史书上关于女儿国的记载有三个,一是《北史》中的嚈哒,另外两个是《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和名蔑。
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嚈哒国,以其民风强悍、凶猛善战著称于世,曾经一度称霸西域,撼动北朝,国力盛极一时。《北史·西域传》中说:“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兄弟者,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蠕蠕婚姻”。蠕蠕也就是柔然,是北魏对柔然侮辱性的称谓。
《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据考证应是西羌的一个别种,习俗是女性做王。地域界限是“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其地“有大小八十余域,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船以渡”。唐书中的茂州即今四川茂县、汶川一带;雅州,即今四川雅安;白狼夷,即今四川理塘一带;罗女蛮则是今四川西昌一带。以当时马道行程计算,东女国统治的中心应在今天大渡河上游的大金川、丹巴一带。
四川甘孜丹巴美人谷,当地还有着女儿国的传说
除唐书之外,唐代其他众多史料对于东女国也有零星记载,如《旧唐书》称东女国“俗重妇人而轻丈夫”,《唐会要》、《通典》称女国“妇人为吏职,男子为军士。女子贵,则有多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有数夫焉。生子该从母姓。”女王之夫“号日金聚,不知政事”。
而唐朝最重要的记载女儿国的书籍则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他在书里里这样说:“拂懔国(即东罗马帝围)西南海岛有两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多诸珍宝货,附拂逢国,故拂懔王岁遣丈夫配焉,其俗产男皆不举也。”
《新唐书》卷146《西域传》中记载东女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东女国以女性为国王,“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日‘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女王若死,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该书中记录的是女子为吏职,男人为军士,妇人贵之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有数夫焉,王位采取女人继承,男子无权参与的当时社会情景。
据说,东女国的女王居住在高达九层的碉楼上面,而普通百姓一般居住在相对低一些的碉楼中,以四五层高度的楼房居多。服饰方面。女王穿着的是青布毛领式的长裙,裙子后面拖成长长的裙摆,上面还贴有金花,以显示女王地位的尊贵。而在这样一个以女子为尊的国家中,女子的地位和权力自然都远远高于男人。在东女国中。男人是不承担官职的,只能在军队中当兵,而国内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官职都是由女人来担当的,女王的旨意高于一切。
浏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