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丹巴美人谷,当地还有着女儿国的传说
除唐书之外,唐代其他众多史料对于东女国也有零星记载,如《旧唐书》称东女国“俗重妇人而轻丈夫”,《唐会要》、《通典》称女国“妇人为吏职,男子为军士。女子贵,则有多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有数夫焉。生子该从母姓。”女王之夫“号日金聚,不知政事”。
而唐朝最重要的记载女儿国的书籍则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他在书里里这样说:“拂懔国(即东罗马帝围)西南海岛有两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多诸珍宝货,附拂逢国,故拂懔王岁遣丈夫配焉,其俗产男皆不举也。”
《新唐书》卷146《西域传》中记载东女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东女国以女性为国王,“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日‘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女王若死,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该书中记录的是女子为吏职,男人为军士,妇人贵之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虽贱庶之女,尽为家长,有数夫焉,王位采取女人继承,男子无权参与的当时社会情景。
据说,东女国的女王居住在高达九层的碉楼上面,而普通百姓一般居住在相对低一些的碉楼中,以四五层高度的楼房居多。服饰方面。女王穿着的是青布毛领式的长裙,裙子后面拖成长长的裙摆,上面还贴有金花,以显示女王地位的尊贵。而在这样一个以女子为尊的国家中,女子的地位和权力自然都远远高于男人。在东女国中。男人是不承担官职的,只能在军队中当兵,而国内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官职都是由女人来担当的,女王的旨意高于一切。
东女国内不止有女王,还有一个副女王,她们都是各族群中的佼佼者。一旦女王去世,那么国家大权则会交给副女王。由副女王继续掌管朝政。普通百姓家庭中,女性在家庭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掌管家中一切重要事务和经济大权。
此外,唐代还有“名蔑国”,也跟女儿国有点相似。《新唐书·南蛮传》:名蔑国“兄弟共娶一妻,妇总发为角,辨夫之多少”。
这几种关于女儿国的描述,显然同《西游记》里的有差别,虽是女儿国,但还是有男人的,只不过女尊男卑而已,与《镜花缘》中的描述就有些相似了。
《镜花缘》中,李汝珍记录了一个有关于“女儿国”的故事,但是,这个国度却与唐僧师徒所经的西梁女国相差甚远。
李汝珍笔下的“女儿国”,与现实社会一样,由两性构成,国中有男有女,通过正常的男女结合繁衍后代。与现实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完全是“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将现实世界“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完全颠倒了过来。
关于《镜花缘》的影视作品中女儿国的男皇后,平日的装扮就是女装
长期以来,始终掌握在男人手中的权力,在这里全部转移到了女子手中,而女子以往所受的种种欺侮与摧残,在这里也全都落到了男子身上。小说里,来自“天朝上国”的林之洋被女儿国的国王视为“佳丽”,强行要立为“王妃”时,他亲自尝了尝做女人的滋味,不仅换了服装、穿了耳洞,还尝尽了缠足之痛:
“那黑须宫娥……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胸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象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
在小说中,唐敖等人初入女儿国,便见识到了此处的“妇人”,他们一副女人家的打扮。“一头青丝黑发,油搽得雪亮……头上梳一盘龙鬏儿,鬓旁许多珠翠……耳坠八宝金环;身穿玫瑰紫的长衫,下穿葱绿裙儿;裙下露着小小金莲,穿一双大红绣鞋,刚刚只得三寸;伸着一双玉手,十指尖尖,在那里绣花;一双盈盈秀目,两道高高蛾眉,面上许多脂粉”。不仅如此,其动作形态也是一副女儿态,“行动时腰肢颤颤巍巍”,一走到人多的地方,就“躲躲闪闪,遮遮掩掩”。
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这些“妇人”都是有胡须的男人。原来在女儿国里,占据主导力量的女子,穿着打扮和行为方式都与男子无异,被称为“男人”。真正的男子,则处处装扮成女子模样,人们称其为“女人”。男女在这里发生了180度的转换,然而,封建礼教中那些陈腐的东西还是一成不变的:“男人”还是居于统治地位,掌管国家大权,可以拥有三妻四妾;“女人”还是一样要遭受穿耳、缠足等身体上的残害。
是不是听起来与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有那么几分相似之处?只不过作者的脑洞更大一点,将当时天朝的现象全都反过来套在这个国家里,表面是幽默,实则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
女儿国当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古代的记录中。印度古老的长篇叙事诗《摩呵婆罗多》中就有一个女人国的故事。责任编辑:admins